中国微企网
A股未来走牛需要哪几个条件?A股中的大牛股一般有哪些特点?
发布日期: 2022-11-28 10:10:10 来源: 财报分析网

A股未来走牛需要哪几个条件?

A股过去的牛市经历和经济周期相关性很大。A股的3轮牛市(上证综指)过程中中国经济都处于景气向上的周期中,最典型的是三次牛市环境都和宽松的流动性形成的低利率环境相关,特别是08年10月-09年7月的牛市最为典型;其次,盈利的改善在后两次牛市中也较为典型;最后风险偏好上,“看的见的手”痕迹较重,比如1996-2001年的政府喊话、2005-2007年的股权分置改革,以及2009年4万亿。而在2次结构牛市中,则体现出改革转型的力量。

A股行情三把利刃待磨砺。展望后市,在经济增速整体下台阶,波动性收窄的背景下,管理层货币和财政政策的余地也在缩小,因而牛市的产生可能需要脱离宏观经济周期,我们仍从三个方面来看牛市可能的演绎路径:

(1)无风险利率下降:此条件较大概率已具备。我们从需求和供给两个角度看未来利率的走势。①从需求角度来看,伴随着经济增速的回落,实体经济对资金的需求增速也将有所回落,带动无风险利率下行;②从供给角度来看,2012年以来伴随着理财产品、信托产品的规模扩张,无风险利率的基准已经从过去的 1 年期定存利率偏移。目前理财和信托产品规模已经达到储蓄规模的 52%。虽然利率市场化还剩下存款利率上限的攻坚步伐,但事实上这个过程已经悄然发生了。因而未来无风险利率中枢逐步下移是大势所在。

(2)盈利改善:只能依赖改革转型,需要观察、跟踪能否成功。参考美国、德国、英国、日本等成熟市场经验,GDP 增速下行并不意味着微观企业ROE必然回落。比如美国 1982-2000年里根供给学派的改革提高效率,推升企业盈利;德国 1993-2000 年科尔和哈罗德政府推行的税制改革、劳动力市场改革、第三次私有化改革等提升企业ROE。1980s的英国、1970s的日本股市同样在GDP增速下台阶背景下,受益于改革、转型,企业ROE提升。

过去每个重要改革里程碑, 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南巡讲话、加入WTO均有效的拉动了中国的TFP向上。而十八届三中全会已经给中国未来的改革描绘了途径,在更市场化经济改革下,社会效率有望再次抬升从而拉动企业盈利向上。另外,伴随中国经济转型,科技创新驱动的企业盈利改善也值得期待。

(3)风险偏好提升带动资金流入:跟踪资本市场制度建设,对海外资金、养老金等资金影响。除了改革转型带动的风险偏好上升外,资本市场开放,引入长期资金入市也是A股配置价值抬升的有效途径。沪港通即将开通具有良好的示范效应,未来有望通过放开外资对A股的投资限制、养老金入市、加入MSCI指数等加快资本市场开放的步伐,增加全球资金对A股的风险偏好。

未来行情猜想:成长牛在途,改革牛起步,周期牛没谱。目前看A股出现类似05-07、09年经济复苏驱动的牛市概率很低。未来的A股行情可能不同以往,很难出现简单的经济复苏催生快牛、急牛,但在利率回落,改革、转型推进中,可能从结构上演绎变化。①成长牛在途。2012年起,成长股的表现十分突出,12年的成长龙头,13年的创业板已经展现了成长股的魅力,伴随经济转型和资本市场建设,BAT类公司仍会带来惊喜。②改革牛起步。国企改革正在由点到面,反映到股市上,中国石化今年来涨幅已经超过 25%是个信号,未来改革带动的市值大象穷则思变还在发酵中。③周期牛没谱。真正的周期牛市需要经济复苏,传统周期类如煤炭、水泥、工程机械类公司,如果不寻求转变,很难期待股价上有所表现,这也是未来可能的牛市区别于过去的一点。

风险:行情演绎的波折性。长期看,利率下行、改革和转型推进有可能催生结构性的改革牛,但短期风险是否已经消除,仍需验证。如果经济增长软着陆,系统性风险消除,市场大概率底部探明。如果经济增长需要明显下台阶,寻找新的平台,股市很可能需要再跌一波寻找新平台。这也是目前市场的分歧所在,地产的量价变化是最重要的跟踪指标。我们更倾向于前者。

A股中的大牛股一般有哪些特点?

A股市场在大多数的人眼中是一个怪胎,我也不例外,一度认为A股市场有效性很低(一些偏见也使我错过了一些优秀的公司),但A股市场真的是一个无效的市场吗?

我认为所谓的无效只是相对而言的,比如小盘股的高估值,确实相对其他市场看,我们A股的小盘股定价显得十分无效,但别忘记高估的逻辑是建立在:1、市场制度——发行制度、退市制度、法律制度等都不完善,证监会爱民如子,上市公司造假动力很大;2、市场环境——散户为主,整体风险偏好很高,全民素质体现赌性重,大家只争朝夕,一切向钱看齐,劣币驱逐良币;3、市场利率——国内无风险利率长期在10%以上,蓝筹股没有吸引力,而A股又相对封闭,人民币没有国际化,外资无法用低成本资金抄底高分红股票(所以沪港通开了一个口子,估值马上开始修复),在这样的条件下,A股看似的相对无效性对市场自身而言却恰恰是最有效的!

投资A股有一句俗话叫谈基本面你就输在起跑线上了,很多人会错误的认为市场对基本面的反应很慢,且无效的定价会持续很长时间,但事实上,大部分股票市场反应是有效的,特别是一些投资者高度关注和聚集的股票,市场的有效性非常高,因为大家一起博弈的结果往往也是最接近事实的有效的结果。你认为市场错了大多数情况其实是你错了,所谓无效不过是你无知的偏见罢了。

最后,不得不说,纵然有一些垃圾题材股可以无效定价很久,但长时间看,市场必然会让他们回归应有的价值。这一点国外成熟市场也是一样的,那里都有疯狂的炒作,只是A股这样的股票多一些罢了,因为只要是人性不变,市场就永远会出现无效性,除非大家最后都把投资交给了机器,那时市场才会彻底的时刻的有效。

所以综上,我认为A股市场其实是有效的。我不明为什么那么多投资者认为A股市场是完全无效的,更加不明白为什么这些人在市场无效论的观点下依然买入那些自认为被市场错误定价的股票,期待着市场变得“有效”,比如一些“价值投资者”长期投资一些“低估值”的股票,他们认为市场先生给了错误的定价。如果这些股票估值只是短时间的错误定价,那么我还可以理解,但某个股票长期都处于“被低估”的状态,难道你还坚持认为是市场先生错了吗?

最典型的如火电股。假设你严守价值投资理念在火电股破净的时候买入,逻辑是煤炭价格节节下滑,火电业绩节节高升,估值总有一天会修复,但事实上火电股一路下跌或横盘,毫无起色,直到最近才出现一波反弹,多数火电股甚至没有能超过13年的高点。你或许还在抱怨市场错了,但你是否有曾想过,在这样的市场里火电股可能永远就是这个估值了(甚至在国外成熟的市场体制下,火电的估值可能也就是这样)。对于火电股而言或许只有在跌过头的时候才有一波修复行情,修复完了呢?我觉得大多数人这种自认为捡烟屁股的投资方式是价值投机,而非投资。巴菲特和格雷厄姆的烟蒂股投资是什么?他们是在市场出现极端情绪给了极端价格的时候才会出手,只有这时候才有把烟蒂捡起来吸一口的必要!老巴是逆向思维的大师,是反人性投资的高手,而中国的簇拥者多是伪价值投资者,完全误解甚至侮辱了价值投资四个字。

说完价值投资者,再说成长股投资者,A股同样充满了伪成长股投资者,他们总是在成长确定的时候高位买入,以为这是十倍股(即使这个股票已经涨了几倍了),投资高成长股其实就是寻找拐点,或是业绩困境反转的拐点,或是业绩向上突破的拐点。

比如市场热门的高成长股的网宿科技,很多人认为市场给了网宿科技错误的定价,想不明白为什么业绩那么好,股价却不涨横盘,甚至下跌了?看看索罗斯的图不就豁然开朗了吗?

说完价值投资和成长投资再说市场博弈的问题,很多人压根就没有搞清楚市场的预期和事实对股价影响的逻辑。如,苏宁云商在一季报和半年报出来的时候很多人觉得要跌停,但市场却给出了反弹,于是大呼:市场无效。但事实是什么呢?二季度环比一季报的业绩出现了大幅改善(看环比数据并不是主观想蒙蔽同比增速下滑的事实,我只是想说明一件事:市场的预期和事实之间的逻辑到底是什么)。

再看一季报当时的市场定价,为什么苏宁那么烂的报表出来没有跌停(有多烂:首亏就亏了7亿,在线上疯狂烧钱且B2C整体同比大增的情况下,易购增速大幅下滑,线上失守阵地就算了,连线下店的营收和单店收入也开始下滑)?当时也有很多人认为市场无效了,事实恰恰相反,市场非常有效,因为在一季报之前股价已经从11块多跌到了6块,PS低于0.5,市值低于500亿,这就是市场给苏宁如此烂的业绩的最好回应。同样,二季度快报出来的时候股价已经回到了一季报当时的价格,那么这份业绩快报在环比一季度改善的情况下股价要怎么走?是跌停吗?事实和预期之间对于股价走势的影响到底是怎么样的,这个最基本的投资道理为什么还是有那么多人不理解呢?

说了那么多,那些认为市场经常无效,甚至长期无效的人说到底还是没有理解投资的本质(好价格的本质)。我也曾犯过这样的错误,在很低的价格就卖掉了碧水源、机器人、宋城、中海达、欧菲光、海康等等这些我持有过的小盘成长股,我认为当时这些股票价格已经合理了,但我错了,我嘲笑过市场的不理性,给那么高的估值。但就如上面所言,高估值可能并不是真的值那么多,只是在这样的市场制度、市场环境、市场利率下,他们就应该获得那么高的溢价,或者根本是我低估了一些真正高成长股的成长性(不过即使我认为市场非有效也从未抱怨过、排斥过,我认为最坏的市场也是最好的市场,有不断低估高估的投资机会)。

最后,我想说的是,我们不能因为市场制度的不合理就认定市场是无效的,很多人总是喜欢提出观点结论后再拿证据去论证自己观点的正确,人都是只乐于接受和自己观点一致的事实,或许对多数人而言真相是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愿意相信的真相是什么。

标签: A股大牛股 经济周期 无风险利率

资讯播报
24小时热点 24小时热点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