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微企网
滴滴的共享出行新图谋 与比亚迪定制网约车
发布日期: 2020-11-17 09:19:46 来源: 北京商报

滴滴与整车厂合推的第一款定制版网约车正式亮相。11月16日晚间,滴滴与比亚迪推出专供网约车的D1纯电动轿车。按照规划,DI车型只用于共享运营,不向个人开放购买,契合滴滴两年前提出要做汽车运营商的概念。

在这一理念下,滴滴与众多整车厂合资成立公司,或瞄准新能源充电基础设施,或开发定制网约车,为的是整合产业链供需、降低成本、相互赋能,实现“未来十年,推广超过1000万辆共享新能源汽车”的目标。对滴滴而言,则是从出行平台向产业链上游的攀登,这种在发家业务之外延伸、上下游配合的策略,是滴滴实现国内全出行渗透率8%、全球每日服务1亿单的支撑。

千呼万唤

滴滴与比亚迪推出的D1车型,听起来有点耳熟,可以追溯到2018年洪流联盟的发布会上,当天和11月16日一样,滴滴CEO程维携滴滴总裁柳青等众高管站台,正式宣布将与车企合作定制第一代共享汽车系列,取名为D1。该项目在2018年进行了用户研究和产品定义、产品原型设计,2019年完成了产品量产开发。

11月16日,滴滴与比亚迪联合设计研发的D1,就是该项目落地的第一个定制网约车,也是首代共享出行交通工具。

定制网约车体现在硬件和软件上。D1有很多网约车场景的设计,在外观方面,D1将右侧侧开门改为电滑门,司机座椅可单侧肘托、后排具有影音功能等。

在软件方面,D1与传统汽车的区别集中体现在智能运营车机系统上,该系统将滴滴司机端前装集成进入了车机端,可实现智能派单、智能充电、智能维保、无感人脸识别等专属功能。滴滴桔视驾驶安全系统也被集成到整车上,通过滴滴桔视的能力,实现有效识别如车道偏离等危险驾驶行为的识别。方向盘上的桔色滴滴键,可实现接单、完单、司机一键报警等功能。

在乘客端,用户通过滴滴App,可实现遥控操作汽车,调节空调温度、座椅加热、自选彩虹接驾灯等。柳青和滴滴副总裁、D1首席产品官杨俊均强调,上述功能是滴滴在对用户、司机的调研中发现的痛点。

滴滴高级副总裁、网约车平台公司CEO付强则披露了D1的运营计划:将在12月于长沙首发,未来用户可以投票选择自己城市D1的颜色。

只能共享

D1与传统汽车另一个不同点是,DI不按整车付费而是按公里付费,它只能共享使用。如果用户想获得一辆D1,需要先注册成为滴滴司机。不过滴滴相关人士并未向北京商报记者透露D1的每公里具体付费金额。

共享不拥有,这是滴滴CEO程维很早就提出的理念。2018年8月,他曾直言,“我们花100%的成本买车保证自己5%的使用,这种模式对大城市来说是不可持续的,未来三到五年代步汽车也会实现共享,滴滴也会为这个方向努力”。

私家车数量和道路空间资源供给之间的矛盾,也是程维在11月16日花了很多篇幅强调的重点。他发出疑问,你需要的是一辆汽车还是快速到达?并预测:未来购买交通工具会逐步过渡到享受出行服务。他还向北京商报记者透露,目前已有3100万辆汽车接入滴滴,滴滴平台有100万辆电动汽车。

从这个数据看,滴滴完成了2017年底定下的目标。11月16日,程维也给未来定下目标:“2020年定制网约车首发D1,2025年迭代到D3,普及100万辆,到2030年去掉定制网约车的驾驶舱,做到完全自动驾驶L4级。”

站在成本的角度,D1发布的原因也显而易见。汽车行业分析师张翔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因为是定制网约车,有些配置可以减掉,这样性价比更高、成本更低。不过,在滴滴和整车厂的具体合作中,根据网约车需求进行改进,是双方需要磨合的”。

一石多鸟

降低成本也是比达咨询分析师李锦清认为的重点,在他看来,滴滴和整车厂合作网约车定制版,是对出行产业链进行的纵深推进。除满足用户出行便捷外,滴滴整合上游产业链,利用用户出行大数据,去影响或改变上游传统的汽车设计和生产,实现产业链生态闭环。

“基于对上下游资源的整合,滴滴的大数据技术,可提升出行车辆每一个座位的效率,有效降低每公里整体出行成本。同时,有利于滴滴在新能源汽车和无人驾驶等新领域的布局,为滴滴与车企共建的汽车运营商服务商业化场景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李锦清进一步说。

值得注意的是,滴滴也在与其他的整车厂进行类似的合作。2019年1月,北汽新能源与滴滴旗下小桔车服共同出资成立“京桔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合资公司将整合双方优势资源,在新能源汽车运营、大数据应用、出行服务、网约定制车、充换电等领域深入探索布局。

可以看出,这种产业上下游的合作是双向的,车企向出行渗透,出行企业向制造业上游渗透,目的都是提升效率。“效率的提高会转化成订单,滴滴需要更多的订单,来实现国内全出行渗透率8%的目标,”智察大数据分析师刘大伟向北京商报记者直言。

北京商报记者 魏蔚

标签: 滴滴的共享出行

资讯播报
24小时热点 24小时热点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