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微企网
在推动企业“两增”中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发布日期: 2020-11-06 14:35:27 来源: 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党中央立足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战略决策,也是“十四五”时期发展的重大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发展格局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更加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大国,以内循环为体;开放大国,以双循环为翼。因此,在牢牢扭住扩大内需战略基点的同时,还要积极实施双循环战略,“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创造我国经济发展新的综合优势。

(一)

产业链供应链是当今国际社会公认并竞相争夺的大国经济要素。对于我国这样一个需求和供给都十分巨大的发展中国家而言,构建新发展格局当坚持“市场循环+产业循环”,即不仅应注重内外市场的循环,更应增加经济纵深,强调产业循环和经济社会循环,着力产业链供应链的联通,实现生产力和经济基础层面的本质性循环,实现以实体经济为着力点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外贸企业是我国开放以来积累的供给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撑高达17万亿元出口的物质基础,是促进国内外市场联通的重要潜在力量。引导外贸企业继续开拓国际市场的同时,积极推进“两增”,即增加内需市场份额、增加产业链供应链本土化程度,可以成为推动双循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抓手。因为“两增”不仅有利于稳定企业,满足国内消费需求,还可将外贸发展几十年积累的优质供应链本土化、内生化,拓展配套覆盖,增强链条韧性,提高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性和现代化水平,以无可比拟的市场优势和显著的产业链供应链优势构筑新的综合优势,进一步增强对全球资源配置的战略主动,在产业联通双循环中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二)

从企业调研情况看,目前还存在着阻碍双循环的现实因素:

一、不能销。部分按照国际标准和国外标准生产的产品,按现行标准无法在国内销售。外贸习惯订单贸易,产品销售由经销商负责,不少出口企业以代工为主,缺乏品牌,不能直接面向国内消费者。

二、不敢销。国外信用体系相对成熟,货到款清,出口企业资金风险相对较小,因此一些外贸企业虽利薄但仍青睐国际市场。内销市场部分渠道商诚信不足,账期长、拖欠货款、“三角债”等情况时有发生,回款问题令人头疼。市场监管和知识产权保护不到位,造成鱼目混珠。因这种不规范的内销环境,出口型企业常对内销望而却步。

三、不划算。有关税监管政策存在不利于产业链本土化的因素。出口加工区、保税区、保税港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对扩大外贸具有积极作用。但监管模式和流程过于强调“两头在外”,只鼓励外购、外销,与“内循环”密切相关的内销、内购受到严格限制。如没有试点资格,企业有剩余产能也不能承接国内订单;内销产品不能开具增值税发票而失去竞争力;购买国产设备原材料却无法享受税费抵扣,“不便跟国内做生意”使监管区成为境内关外的“经济孤岛”、与国内产业隔绝的“浮萍”,不利于企业两条腿走路,也严重影响了产业链供应链的本土化整合。

(三)

解决好以上问题,无疑需要各个环节都按照新发展格局的要求加以改革。

第一,加强与国际惯例衔接,加快推进制度性开放。提高内外贸一体化水平,在食品安全、产品认证、商品包装等方面加强与国际惯例的对接和衔接,消除企业进入国内市场的各种规则障碍,让双循环更好服务不断提升的国内消费。主动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更大力度推动自贸港、自贸区、服务业扩大开放试点等先行先试,从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走向制度型开放,形成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第二,优化贸易监管模式,鼓励产业链供应链向内生长。要改变过于强调“两头在外”的贸易政策和监管模式,实施内外贸一体化政策改革,积极推广一般纳税人制度等,引导企业积极探索“两增”,从外销外购转向双循环的“外购外销+内购内销”,鼓励加大国内采购,注重本土供应商培养。鼓励商协会、专业机构建设专业细分领域的电子商务和信息共享平台,帮助企业寻找合作伙伴,鼓励产业链向本土生长,以促进产业链供应链整合,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现代化水平,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

第三,加强商业秩序治理,切实优化营商环境。下大气力推进诚信商业社会建设,清理不合理商业惯例,严厉打击失信企业和侵权假冒行为。发挥行业协会等作用,形成诚信自律的行业规范。将以往促进外贸在信用、认证、对接、孵化等方面的公共服务,逐步移植和拓展到内循环中去。例如,允许享受出口信用担保的原外贸企业在一定期限以“内外贸全口径”享受政策,以促其实现“两增”转型;借鉴出口信用保险公司、进出口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运作模式,构建银行、信用担保、民间资本共同参与的多层次融资市场,帮助企业解决双循环发展中的融资难题。

标签: 推动企业“两增”

资讯播报
24小时热点 24小时热点
精彩推送